Welcome to Scholar Publishing Group
Taoism Thought in Ancient Japanese Literature before the 19th Century | Scholar Publishing Group
× 放大图片

Taoism Thought in Ancient Japanese Literature before the 19th Century

Published Date: November 20th 2024

Page Length: 232

Language: Chinese

ISBN: 978-1-80053-665-4

Price: £24.00


Introduction

DOI: 10.38007/978-1-80053-665-4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起源于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认识,并期望通过这种认识而建构一条解脱显示苦难,确立终极意义世界的通途。道教从创立之初,就以老子《道德经》为理论基点,围绕人应当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升玄之境而建立了,以“道” 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话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并以长生不老为其道教信仰的中心。“道”既表现为形而上之圣神的绝对,又存在于事事物物之中,同时还是人的生命存在之根本。所以超越世俗的圣神之“道”与世俗生活中的人伦日用之事并非完全隔绝,而是相即不相离的。即作为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源和主宰之“道”,既超越于人,又内在于人而存在。从道教的历史来看,道教是以古代原始的咒术信仰为基础,在其开始形成时,采纳了儒教的神道和祭祀的礼仪、思想,老庄老家的“玄”和“真”的形而上学,特别是佛教的业报轮回和解脱,乃至普度众生的教理、礼仪等而成为多屡次的复合体。至隋唐时代作为宗教,从组织,仪礼、神学等方面基本形成,以与“道不灭”为一体是其终极理想的我国民族传统宗教。 

“道家”就是指自先秦老庄之学,秦汉黄老之学至魏晋玄学的道教学术流派。从西欧现代学科的角度,道教与道家有着泾渭分明的划分,分别被称为“宗教的道教”和“哲学的道家”。但事实上,中国的历史文化史在东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长期孕育形成的,具有自身的文化性质与特征,如“道教”与“道家”的关系。两者不仅有其“异”的方面,也有其“同”的方面,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二者在历史渊源与本质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轻易地将二者分割开来。道家形成于先秦时期,以老子与庄子为代表。老子与庄子皆认为“道”是宇宙文物的本源,并把“道”作为他们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道教的内容很庞杂。但归纳起来,主要三个方面,这就是南朝学者刘勰在《灭惑论》中所说的道家三品“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即他认为,道教的思想之中,高层次的是对道教老子的继承和阐发,中间层次的是战国秦汉以来的神仙思想,低层次的是张陵传播的五斗米道一系的民间信仰,由此可以看出道教思想和思维方式是对先秦道家的老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道家虽不必包含道教,但道教必定依托道家,两者始终呈现同异并存,相容发展的复杂态势。


Tabale of Contents

Download Full Text